2.完成情况。永久征地和临时征地已全部完成,拨付资金0.61亿元。堤防加固已经完成,2号排泥场、河道疏浚和退洪闸等工程正在施工中。工程实施顺利,已完成总体形象进度85%。
十、关于医改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村室改建,中央投入每村5万元,2016年共改建成12个村卫生室。二是乡镇卫生完建设,中央投入300万元,县配套201万元,2016年集中改建扩建成三个乡镇卫生院,改建扩建后,基础设施大有改观。其它需要改建扩建的卫生院(村室)分年实施。三是县级公立医院,2016年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县医院西扩项目4000万元,启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五河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项目》,向农发行申请货款2亿元,县医院西扩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
(二)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县域医共体,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下沉基层。二是村医签约服务,完善基本医疗,形成逐级转诊制度,转变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建立乡村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提高村卫生室工作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就近就医需要。三是创建“群众满意”院室,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三)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全科医师培训、医共体以师带徒、签订免费定向学生等多种形式,着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全科医生62名,乡镇、村中医适宜技术培训242名,医共体内建立了1+1+1师带徒关系。通过培训、带徒,使基层医疗服务人员更多掌握技术,全面提高了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十一、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主任会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养老服务业宣传力度。
1.制定并发布五河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按照《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2011年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的通知》(蚌政办[2011]56号)和《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蚌政办[2012]13号)的要求,尽快制定养老服务设施中、长期规划(2020、2030年),并对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方案公开发布。
2.将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和分布情况,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共服务用地),并根据年度建设任务明确用地指标,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原则上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社区、乡镇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同时,鼓励利用现有土地、场地、厂房、闲置学校等基础设施通过改扩建,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为落实皖北发展新十条,我们已规划在城关、沱湖地区新建五所高标准养老中心,本项目建成后,融吃、住、乐、学于一体,具有生活居住、医疗保健、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功能,同时可以根据入住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对其提供基本养老护理、特殊介护,让老人能够享受到如居家养老的温馨,尽享人间天伦之乐,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友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全社会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健康的养老观念、社会化养老的消费理念。大力开展各类敬老孝亲、“十大福星”、“十大孝星”活动,继续组织好“敬老月”系列庆祝活动;扩大“敬老文明号”创建范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发掘各类敬老典型、助老模范人物和集体,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因势利导、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对符合《安徽省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所列各项要求,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老年公寓、养老院、护养院等养老机构,我县除在税费、水、电等方面给予民办养老机构一定的优惠外,要在财政、金融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一是完善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将低收入失能失智老年人列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二是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提高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三是完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补助制度。依据建设性质和规模确定补助标准;四是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标奖励政策。对经验收达标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县财政给予一定奖励;五是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社区无偿提供用房,并根据其实际投资规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培训,提升养老服务业队伍水平。
1.加强职业化建设。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养老护理走上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2.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根据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院长、医生、康复师、社会工作师、护士、养老护理员等各类养老服务人才的在职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同时,逐步推行养老机构负责人岗前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3.倡导志愿者服务。大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义务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提倡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失能老人服务。
(四)加强监管,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建设规范化。
1.强化管理规范发展。依据《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逐步制定人员配备、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等养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加大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评估、评审制度,构建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行业指导和行业自律。同时,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支持和鼓励养老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建立,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相关领导牵头,土地、规划、财政、消防、卫计、民政等部门组成的五河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制度起草、情况通报、总结评估等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十二、关于沱湖、天井湖生态养殖及保护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主任会议)
(一)加强宣传,推进“两湖”生态养殖科学发展。
立足“两湖”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1.五河县水产协会依托沱湖优质河蟹品质,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核心,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系列行为,着力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目前,全县共有43家养殖场用“五河螃蟹”省级知名品牌进入省内或其它省各大市场,知名度较好。
2.沱湖乡立足生态优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截止目前全乡退网还湖工作正在进行中,一是以建设渔业示范区为重点,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客观分析,按照“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发展休闲渔业为亮点,打造旅游特色的休闲渔业。根据渔业资源的分布特点,突出抓好特色渔业的发展,结合消费特点,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为渔业发展找出新亮点。三是以提高渔业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渔业产业发展层次,把渔业的技术创新作为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突破口,通过挖掘渔业内部潜力,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宣传绿色、无公害、有机水产品理念,推广生态渔业技术,降低成本,减轻生态负荷,提高综合效益。
3.推动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沱湖乡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作为有机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创建的重要砝码,通过拆网还湖和水面整合,把多年来一家一户掠夺式小水面养殖变为大湖面生态养殖,确保品牌优势拿得出、打得响,做好沱湖螃蟹这篇文章。目前需突出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实施大规划。规划是建设的指南。目前,沱湖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建议县政府统筹编制环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沱湖的湖光水色,蓝天白云为载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扎实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培育县域旅游产业,确立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开发结构,奠定了我县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二是实施大协作。沱湖周边三个乡镇要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和以沱湖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协作磋商,共谋沱湖生态养殖的发展。
三是实施大项目。建设沱湖生态经济区,搞好项目论证。
四是实施大开放。沱湖生态经济区着眼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建设名副其实基地,引进外资大力发展优势品牌,带动其他产业结构,为渔民创造就业机会。
(二)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渔民上岸和退网还湖任务完成,要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解决渔民生活、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推进退网还湖任务早日完成。
2012年国家实施渔民上岸工程以来我县认真履行项目要求2014年开始实施建设工程到目前,已完成渔民上岸任务928户,完成任务100%,拆解渔船461艘,完成任务51%,其中2013至2015年分洪闸内水域、三线两边整治、自行售出拆解等300艘、2016年定点拆解161艘,正真让渔民离开了水、上了岸,住上了新居。结束长期以来渔民游牧生活,100%渔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子女就近就学率达85%,自谋就业有待专业机构培训。
目前沱湖正在进行拆网还湖工作,已丈量水面1.34万亩,其中沱湖上游面积6400亩,中游7000亩,涉及专业渔民养殖260户、陆地农民养殖18户、空对接户8户,合计涉及到286户;涉及船只420只,清除网拦设备13万米。下一步在环保局、县农委、县水利局、县行政执法局、县怀洪新河管理局及相关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对整体拆网还湖工作及沿岸的家禽、家畜养殖进行清理,2017年1月26日整体拆网工作结束,恢复沱湖大水面资源生态模式,进一步改善沱湖生态环境。
(三)强化保护措施,扎实做好污染防控工作。
“两湖”生态养殖及保护工作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两湖”生态养殖和保护工作中群众关心、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生活的污染问题。积极寻求省市环保部门支持,定期开展“两湖”上游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排出污染源,会商制定污染治理常态化方案。抓好上游污染消解缓冲区和农业面源污染消纳缓冲带建设,利用沱湖、天井湖上游段河道窄、水位浅的地理优势,栽培水生植物,形成生态屏障,以消解吸附上游零星污染物。加大流域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减少入湖污染物通量。大力实施湖泊生态修复,自然保育和人工干预相结合,恢复水生植物和底栖贝类
2016年,县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联合渔政、怀洪新河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定期到泗县入境五河的三闸和“两湖”水域采样检测,分时段、季节掌握第一手资料,力争把污染损失降到最低。为避免再次发生跨界水污染事件,我县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讨论两县沱湖上游水质源头控制、涵闸调度、交界断面水质类别、水质超标排放、生态补偿等方面内容,拟定《五河县泗县跨界河流上下游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并书面征求泗县政府意见,在两个市政府协议的基础上,协助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6月下旬,沱湖上游强降雨,泗县需要提闸放水,两县共同对交界断面水质共同采样监测,虽然水质没有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由于闸坝调控合理,几乎没有造成渔业损失。
9月我县开展沱湖、怀洪新河围网养殖和畜禽养殖清理工作,彻底清除非法养殖,开展生态养殖,使“两湖”水质大幅提升,沱湖水质达Ⅲ类以上,天井湖水质达Ⅳ类以上。
(四)强化渔政联合执法,落实监管责任。
进一步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渔政、市场监管、环保、海事等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保护“两湖”生态的合力。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两湖”生态保护工作问责和考核机制
为保障全县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的加强渔业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渔业执法能力,我县渔政部门在过去专项执法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职责,开展责任、服务与廉政意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罚与疏导结合,几年来我县淮河五河段及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三大湖泊全面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今年沱湖所有渔业养殖户全面退出人工养殖,发展增殖渔业。渔业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将在二到三年内得到恢复,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鱼、水和谐共生,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1.加大了渔业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渔政执法人员结合本辖区的实际,坚持深入“两湖”结合安全生产工作、船检工作、惠渔政策等,印发多种宣传资料,串户登船发放。同时,告知渔民群众使用禁止和限制渔具渔法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性及使用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制定了统一的渔业执法监督和管理制度。目前制定了政务公开、岗位职责、财物管理、执法管理、服务承诺制度等管理制度20项,实行了渔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六条禁令,绘制了岗位工作流程,达到依法按标准做人做事,日常规范化运作和人员规范化服务、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党纪政纪,保证廉洁勤政,公正执法,极大地促进了渔业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严肃查处电毒炸鱼、拦河缯、迷魂阵、密眼网等违法违规作业方式;查处无证捕捞、违规捕捞,取缔从事渔业生产的“三无”船舶。强化对苗种、产地环境、渔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地准出等环节的全程监管;重点加强渔业投入品监管,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台账制度,严格控制渔药、饲料、渔肥等投入品使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从严从重打击非法使用禁用药物、销售假冒伪劣渔资等违法行为。
3.对执法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学习,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教育。全面带动执法工作开展,促进各项管理规范化、执法人性化,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并加强了职务犯罪预防教育。队伍思想作风教育形成了“三个讲”(讲发展、讲素质、讲正气)的思想作风主旋律,强化了执法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执法。
4.健全了渔业执法督察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环保、海事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共同抽调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辖区内水面特别问题多发的重点区域,全面开展拉网式大检查,从而保护渔业资源,打击非法捕鱼行为,维护渔业正常生产秩序。大力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再创建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狠抓渔业水上安全责任制落实,加大渔业生产隐患排查力度,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