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主任会议上
县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安排,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情况,5月9日,在县人大副主任黄国胜的带领下,县人大办、人选工委、县残联、县人社局、县卫计委负责人参加,进行了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华友渔具、春来家庭农场、康宁精神病托养中心、县残联人康复中心等残疾人就业、康复点,并在县残联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我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641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4%,其中,视力残疾1517人,听力残疾727人,言语残疾172人,肢体残疾9604人,智力残疾1900人,精神残疾1590人,多重残疾906人。(其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属一级重度残疾人3141人,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二级残疾7567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三级残疾3591人,四级残疾2117人)。
(二)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残联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县残联下设14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全县218行政村(社区)全部配备了协理员,共同协调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今年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白内障复明”工程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县残联本着“穷中选穷”的原则,去年对14乡镇的4934名扶贫对象发放400万元生活救助;实施“医保工程”,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村残疾人就医难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创业以及残疾人劳务输出等就业渠道,不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
(三)取得成效。一是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残疾人特别救助全覆盖和贫困老年残疾人生活补助全覆盖。二是2010年,我县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顺利通过验收,也是蚌埠市首批通过验收的县(区)。特别是2017年开始白内障复明手术在县医院常态化开展。使群众再也不需要去蚌埠做手术,也不受名额限制,群众方便满意。三是2016年我县被省残疾人康复办公室授予“安徽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四是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2017年被上级残联批准为民生工程康复定点机构,五河残疾儿童可以在家即可康复,康复效果明显,群众满意。五是县康宁医院成为我县精神病类残疾人托养基地。大大降低我县精神病肇事肇祸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六是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效果显著。春来家庭农场和华友渔具厂基地建设多次受到上级残联的好评。七是2016年县残联理事长杨敬喜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全县还有近5787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残疾人就业还不充分,安居问题还比较突出;康复、教育、托养等基本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薄弱,专业服务人才匮乏;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残疾人与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脱贫步伐较慢。
三、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残疾人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残疾人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正常化的生存环境、生活及工作能力上的增强以及人道主义关怀,使其融入与适应社会生活。要经常性开展学习培训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思维能力。
(二)要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县的残联工作要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引进资金,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工作。
(三)要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我县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要加大物质投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人社局、卫计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相信,通过县政府及县残联的不懈努力,全县上下的大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县一定会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残疾人事业更好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