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根据县人大2018年度工作要点安排,4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在副主任安琪的带领下先后来到县中医院、大新镇卫生院、新集镇卫生院、大新镇府台村卫生室、新集镇李八村卫生室等地,对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听取相关单位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并了解有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强化管理,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医疗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截止到2017年底,全县设置医疗机构237个,设置床位2407张,为改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用房设施差的局面,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和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我县基层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二是投入经费和筹集资金完善基层医疗设备,全县各类医疗机构拥有大中型医疗设备约万元以上700余台(件),拥有核磁共振、全身螺旋CT、大型X光机、彩色B超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一般疾病均可在县内得到有效治疗,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县在岗卫生人员34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49人,执业(助理)医生数799人,护士数1017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充实医疗卫技队伍,提高了我县医务人员的从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新模式。把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建立互为依存、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新新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真正让百姓得实惠,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服务;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引导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遏制小病大看、乱检查、滥开药现象,从而优化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三)创新工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亮点纷呈。一是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卫生院创建。2016年-2017年,我县城关镇卫生院、浍南镇卫生院、大新镇卫生院和新集镇卫生院荣获“国家级人民群众满意卫生院”称号。通过开展“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二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项目,2016年完成城关镇卫生院等6家中医馆建设,2017年又完成刘集镇卫生院等4家中医馆建设,10家中医馆均投入使用。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开设中医科或中医诊疗服务区,大大提高了基层中医药在疾病诊疗方面的运用。
(四)健康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有效。一是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问题;二是解决贫困人口“看得上病”问题;三是解决贫困人口“少生病”问题。通过实施健康脱贫,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现象。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用房紧张,常规性医疗设备相对简陋,城乡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水平差距明显。
(二)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一是基层卫技人才队伍素质偏低,我县医师、护士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医疗服务能力不够强,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人才流失严重,基层卫技队伍不稳定,乡镇卫生院用人紧张。三是人才引进、培养存在困难。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人员引进力度,但乡镇卫生院仍招不到人才,就是招进来也难留住。
三、意见建议
(一)落实功能定位,实施分级管理。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分级诊疗标准(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和医改的有关规定,县级公立医院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所在乡镇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以及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村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承担所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落实县乡村功能定位,加强分级诊疗管理。
(二)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一是医共体牵头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具体情况建立对口支援制度,每年选派技术骨干支援指导镇卫生院工作,大力开展共建科室、帮扶坐诊等活动,发挥县级医疗机构传帮带作用。二是建立有计划的人才培养制度,从乡镇卫生院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全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强化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支持,医共体牵头医院在乡镇分院设立120急救中心分站,配备救护车及车载救护设备,建立县、乡两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方便急危重患者的快速转运及救治,实现全面柔性双向转诊。
(三)加强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人才发展的投入。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队伍结构,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引导,畅通临床、医疗紧缺人才和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引进渠道,鼓励和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探索“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医疗卫生队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促进医疗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快速成长。
(四)完善镇村卫技人员绩效考核,激发基层卫技人员积极性。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机制,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比例。